我國目前使用的導軌式電能表可分為機電式交流電能表和電子式電能表兩類,其國家檢定規(guī)程分別為JJG307-2006《機電式交流電能表》和JJG596-1999《電子式電能表》,而機電式交流電能表和電子式電能表又分為照明用單相電能表和工業(yè)用動力三相電能表。
國家導軌式電能表兩個檢定規(guī)程要求在不管檢測哪類電能表(機電式或電子式)時,對電能表各檢測點通過的電流,只要公率因素為1和0.5時,檢測的各點差值符合電表規(guī)程要求,就判該電表合格,超出規(guī)程誤差要求,判不合格,而對被檢電能表通過的電流量分為滿載(100%)輕載(20%、10%),檢定合格后的電能表,在使用單位周期內電能表上刻度所顯示數(shù)值可以作為用戶用電多少的依據(jù),并以此數(shù)值作為交納和收取二者之間貿易結算的金額。
若在檢測中,檢測點電流顯示為正誤差時,則表示該電能表實際用電量小于電能表所示電量,若按電表所示電量結算,用戶利益受損要多付費用,為負誤差時則表示該電能表實際用電量大于電能表所示電量,若按電表所示電量結算金額,供電部門利益受損要少收取費用,所以,超過國家檢定規(guī)程正負誤差的電能表均不得使用,這是對電表首次檢定的要求。
但是很多導軌式電能表在首次檢定時正負誤差符合檢定規(guī)程要求,經過一段時間使用后,因為諸多因素的影響,會出現(xiàn)超差現(xiàn)象,就會引起經濟糾紛。這種糾紛的處理方法是以仲裁部門出具的檢定證書誤差值來退還或者收取差額電費。在仲裁檢定中是嚴格按照國家檢定規(guī)程誤差值來做出判定的。但這里有一個實際問題,根據(jù)規(guī)程要求,這個誤差值只是檢測的電能表滿載和輕載檢測點的數(shù)據(jù)顯示值,是否能反映真實用電情況,值得商榷。
因為各用戶所使用的導軌式電能表額定電流不同,而供電部門供電面對的是千家萬戶,既有照明用電也有工業(yè)用電,供電電流在輸出時不會太大也不會太小,各用戶所使用的電器功率大小也不同。不是電表的額定最大電流和最小電流,也不是滿載和輕載電流。一定是額定電流的60%~70%中等荷載。當碰到用戶和供電部門因電表誤差問題貿易結算有爭議,需仲裁檢定時,我們僅以通過電流滿載和輕載的電流誤差來做出判定用電實際誤差,顯然是不妥的?,F(xiàn)實工作中我們經常碰到有用戶,拿著電表到我所要求仲裁檢定。檢定證書結果出具后,還是因為滿載和輕載誤差的不一致,有時相差還較大,而不愿對用電量進行貿易結算退回或回補用電費用,各方都尋找對自己有利的誤差。如果是工業(yè)用電大戶誤差的選擇不同,可能對各方利益影響甚大。例如:100%電流滿載誤差10%,而10%電流輕載誤差為25%,用電方就愿按10%補差價,供電方就想按25%輕載收取所欠費用,各持一詞。筆者認為既不按滿載也不按輕載判定,因取60%~70%(65%)中等荷載誤差來計算差額費用,這也符合供電部門日常供電量的要求,也就是說在電能表兩個檢定規(guī)程中都應增加一個60%~70%(65%)中等荷載檢驗點。這個檢驗點增加的目的,就是給供電和用電雙方一旦發(fā)生用電矛盾,提供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和實際用電量接近的中等荷載誤差,增加雙方對用電量誤差的認同程度。而實際上當供電方和用電方一旦發(fā)生用電結算糾紛,雙方最后大多也只能按滿載和輕載的平均值作為最后的處理結果。
如果國家檢定規(guī)程中直接規(guī)定了中等65%荷載誤差,以上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所以筆者建議應將電能表兩個國家檢定規(guī)程進行修訂,增加一個65%中等荷載檢驗點為好。并且建議在出具導軌式電能表計量仲裁檢定證書報告時,將65%檢測點用電量誤差和其它荷載檢測點用電誤差數(shù)據(jù)一并出具。